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學習教育>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讀後感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讀後感

知科普 人氣:2.98W

1、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讀後感首先可以寫《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這部作品的寫作時間和寫作背景;2、其次可以寫魯迅先生的個人信息和個人經歷;3、接着可以寫作品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4、最後可以寫自己的感悟和收穫。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讀後感

  題目有些長,不過,如果你讀過魯迅先生的演講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就會覺得我這篇文章的題目其實還是蠻好看的,呵呵。

  坊間曾有傳言:中學生有三大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雖説言語有揶揄之意,但也流露出孩子們在學習語文時一肚子的苦衷。而作為中學語文教師的江月,很想説説我們當老師的感受,那就是:中國文言之美,微言大義、音律華美、韻味無窮,可以説非大聲誦讀無以明志,非反覆咀嚼無以致遠;而每當我們讀到魯迅先生的文章時,也一定是正襟危坐、凝神默想的,其語言之簡約之凝練之深刻之巧妙頗耐人尋味,能讓我們透過他冷峻的面容慢慢看到他埋藏在深處的滾燙、坦誠甚或有些激憤的心。

(民族魂魯迅)

                     

魯迅《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讀後感

  言歸正傳,我們還是説説魯迅的失戀吧。

  先來讀讀魯迅先生寫的這首詩《我的失戀》吧:

  我的所愛在山腰;

  想去尋她山太高,

  低頭無法淚沾袍。

  愛人贈我百蝶巾,

  回她什麼:貓頭鷹。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使我心驚。

  上面為首段,第二第三段內容形式大致相同,不再贅引,最後一段比較有特點,摘引如下:

  我的所愛在豪家;

  想去尋她兮沒有汽車

  搖頭無法淚如麻。

  愛人贈我玫瑰花;

  回她什麼:赤練蛇。

  從此翻臉不理我,

  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罷。

(據説,這首詩是諷刺徐志摩一類詩人的)

  有人疑惑了:嚇!這是魯迅的詩嗎?魯迅的詩不應該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那樣的愛憎分明、正氣凜然嗎?魯迅的詩不應該是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那樣的痛定思痛、沉鬱悲憤嗎?

  其實不然,魯迅詩歌雖數量不多,但這首擬古的新打油詩還是比較有特點的。它基本上模仿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的格式,不同的是加入了當時社會的一些世俗之風,尤其在結尾處筆鋒一轉,嘲諷了當時一些人因標榜愛情至上而表現得矯情甚至若失戀毋寧死的低迷頹廢的人生觀,按照魯迅先生的原話來説,就是看見當時阿呀,阿唷,我要死了這類的失戀詩盛行,故意做一首由她去罷收場的東西,開開玩笑的。

  由此看來,魯迅的失戀是假,詩歌的諷喻是真。如果真的寫成一篇長長的評論文章《論當前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下小布爾喬亞的脆弱及根源與我們當前文化戰線上青年知識分子的新使命》(江月擬的這個標題不自覺地又長了,呵呵),想想看,哪一個諷刺性更強,哪一個更能一針見血呢?

  拋開歷史不説,若從今人的眼光來看,這首詩仍然有它特殊的意義,江月在此也戲謔幾句:我愛她,自會去尋她,無論她是在山腰,還是在豪家。我曾經淚沾袍、淚沾耳、淚沾襟、淚如麻,而今你我相忘於江湖,依然貌美如花。你的百蝶巾、雙燕圖、金錶索、玫瑰花自有它的雅緻與嬌美,但我不喜歡,我自愛我的貓頭鷹、冰糖壺盧、發汗藥和赤練蛇。

  一説到赤練蛇,我就想起魯迅幼時長媽媽講的故事,説是百草園中長的草裏是不許去的,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其實,赤練蛇本無毒,只是性子兇猛了些,我倒是覺得魯迅先生對赤練蛇的態度是由幼時的好奇與畏懼慢慢轉變為欣賞與欽佩的,正如他在肅殺的嚴冬寫後園的棗樹和朔方的雪。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TAG標籤:#讀後感 #魯迅 #魏晉 #風度 #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