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健康養生>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知科普 人氣:1.38W

元雜曲的四大悲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1、《竇娥冤》:這齣戲展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控訴了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生動刻畫出竇娥這個女性形象。

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

元劇的四大悲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四大愛情劇是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我們所説的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指的是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馬上》以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的《拜月亭》、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 麻煩採納,謝謝!

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第2張

王實甫的《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寫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説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該劇一上舞台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寫總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與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相愛的故事。二人私自結合、生子,在後花園匿居七年。後被裴父裴尚書發覺,離散。後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賠禮。裴、李終於團圓。此劇通過強烈的戲劇衝突,塑造了一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

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第3張

漢卿的《拜月亭》寫王瑞蘭和蔣世隆於患難中相遇,由相識而定婚。瑞蘭父強行拆散了這對新婚三月的夫妻。瑞蘭回家後,私下怨父思夫,但卻有口難言,只有在夜晚獨自對月禱告,一願父改意,二願夫平安。作品歌頌了青年人忠貞的愛情,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勢力進行了批判。共四折一楔子。《拜月亭》全名《閨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雜劇三十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1、元代的四大悲劇是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以及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a、《梧桐雨》簡介 安祿山有一次未能完成軍令,幽州節度使張守圭本欲將他斬首,惜其驍勇,將他押至京城問罪。丞相張九齡奏請明皇

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第4張

白樸的《牆頭馬上》寫總管李世隆之女李千金與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相愛的故事。二人私自結合、生子,在後花園匿居七年。後被裴父裴尚書發覺,離散。後裴少俊赴考得官,裴父向李賠禮。裴、李終於團圓。此劇通過強烈的戲劇衝突,塑造了一個敢於衝破封建禮教束縛的極有個性的婦女形象,表達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的傾向。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荊釵記》 《白兔記》 《拜月亭》 《殺狗記》 英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佩斯》

元雜劇中的四大愛情劇 第5張

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參照趙公輔同名劇本及有關説唱材料改編而成。寫少女張倩女、書生王文舉本“指腹為婚”。其後張母反悔,以兄妹關係分離,但倩女依然愛戀文舉,相思成疾,魂離肉體,隨同文舉一起上京趕考,而肉體仍在家卧病不起。及文舉得官,和她一起歸來,倩女魂與肉體合一。病亦痊癒,構成喜劇結局。作品塑造了大膽反抗封建禮教、熱烈追求幸福生活的倩女形象。劇作在語言、心理刻畫和情景描寫方面都有較高成就。

元雜劇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頭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拜月亭》 元·關漢卿作。主要寫書生蔣世隆與王瑞蘭在兵荒馬亂時候的離合故事。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為什麼歷史上會有西廂記崔鶯鶯的形象,她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崔鶯鶯是著名的元雜劇四大愛情劇之一的《西廂記》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實甫傾盡心血着力塑造的一個反封建禮教,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爭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禮教叛逆者的光輝形象。在崔鶯鶯身上反映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和摧殘,體現了人性的復甦和覺醒,寄託了人民羣眾對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的美好願望,成為千餘年來,廣大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幸福的楷模。崔鶯鶯的形象,歷來受到人們高度讚譽,稱讚崔鶯鶯是封建社會裏反封建禮教的勇士。我們僅從人性的角度,探究崔鶯鶯由一位封建禮教薰陶的相國小姐,衝破重重阻力,和白衣書生張生結合的艱難過程中,對愛情的渴望和大膽追求,體現了人性的張揚和昇華,尋求封建社會青年男女追求自身解放和人性復甦的軌跡。

一、閉鎖深閨,深受封建禮教的薰陶,封建禮教泯滅了崔鶯鶯的人性,試圖將崔鶯鶯培養成為封建禮教的典範。崔鶯鶯她雖然長得如花似玉,容貌秀麗,感情豐富,但卻長期閉鎖在深閨後院,與世隔絕,接受封建禮教的教育。她成為一位閉鎖深閨蒙受封建禮教薰陶的毒害者。

首先,黑暗的封建社會,壓抑着崔鶯鶯的人性。崔鶯鶯出身於封建社會達官貴人豪門望族之家。她父親是當朝權重位高的丞相。他當然也是封建禮教的守護神。她母親是封建門閥制度的奉行者,封建禮教的捍衞者。她主觀上十分疼愛自己女兒,希望女兒生活幸福,婚姻美滿,但是她從封建禮教出發,按照封建禮教來規範女兒言行,調教女兒習性,希望將女兒培養成為循規蹈矩的封建禮教的典範,實際上她是在不斷地在損害着女兒的真正幸福,壓制着女兒的人性。出生在這樣一個封建勢力強大,封建禮教濃郁的家庭,崔鶯鶯的人性早已被踐踏。

其次,閉鎖深閨後院,阻隔了崔鶯鶯人性萌芽。崔府深宅後院,高牆壁壘,與世隔絕。崔夫人常年四季將崔鶯鶯閉鎖在深閨後院,從不讓她踏出崔府大門半步。養在深閨的崔鶯鶯,好象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裏,避免了接受社會上所謂的“異端學説”,防止她做出離經叛道的行為,為她設定了一個真空世界。這樣殘酷黑暗封閉的環境泯滅了崔鶯鶯對青春、對愛情、對美滿幸福生活追求的火焰。

其三,封建禮教的教化,壓制了崔鶯鶯的人性。為了加強對崔鶯鶯施行封建禮教的灌輸,崔夫人專門聘請了封建禮教的衞道士一位思想迂腐意識守舊性情固執的老夫子擔任崔鶯鶯的私塾老師。這位道貌岸然的老學究,每天從清晨天亮到黃昏日落,津津樂道不厭其煩地向崔鶯鶯講述“四書五經”,講解封建倫理道德,傳授婦女應遵循的“三從四德”,宣揚婦女應接受“七出”責罰的封建禮教,企圖將崔鶯鶯培養成為封建禮教的典範。

總之,黑暗的封建社會,殘酷的封建家長,高牆的深閨後院,迂腐的封建禮教,組成一座嚴密的封建禮教的桎梏,將崔鶯鶯緊緊地關押其中,封閉崔鶯鶯美好的人性,企圖用封建禮教撲滅崔鶯鶯的愛情之火,壓制了她對美好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二、寺廟相遇,點燃了崔鶯鶯的愛情火焰。追求甜蜜幸福的愛情,構建美滿和諧的婚姻,是人性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寶貴的追求。崔鶯鶯雖然備受封建社會的封建禮教的束縛,封建家長的壓制,深閨後院的封閉,但是人性中最基本、最寶貴的對美滿幸福愛情生活的追求,並沒有徹底泯滅。只要有一滴火種,就會燃燒起熾熱的愛情之火。

首先,春風拂面,播撒愛情的種子。封建禮教的老夫子諄諄善誘地給崔鶯鶯講唱《詩經》,本想讓崔鶯鶯成為封建禮教的典範,不曾料到,在春暖花開之時,清風細雨之中,崔鶯鶯輕聲深情地頌讀着《詩經·關雎》中的優美動人的愛情詩句,從而點燃了崔鶯鶯的青春火焰,播下了愛情的種子。這是崔鶯鶯人性的萌動。

崔鶯鶯醒悟到愛情是自古以來最甜蜜、最令人嚮往的情感。她深深認識到閉鎖深閨不為人識的痛苦,怎能讓自己青春在禁錮中流逝:“怎能讓自己金枝玉葉自毀掉,無人賞憐”、“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這既是她思想痛苦的流露,又是她對美滿幸福愛情生活追求的開始。

其次,普救寺相遇,點燃了愛情之火,崔鶯鶯的人性得到了復甦。崔夫人攜帶着自己女兒崔鶯鶯來到普救寺燒香還願。白衣書生張拱上京應試趕考,路經普救寺,前來遊玩,兩人不期而遇。壓抑在崔鶯鶯心底的愛情之火在這次相遇中被點燃。一經點燃,是不會熄滅的。於是,崔鶯鶯不顧封建禮教的訓斥,不管佛門淨地,不論自己還帶着喪親熱孝,大膽地向張生“回顧覷示”。“臨去秋波那一轉”是崔鶯鶯向張生投去鍾情萬端的目光,顯示了崔鶯鶯人性的復甦。

以身相許,私訂終身,崔鶯鶯以大無畏的勇氣宣告和封建禮教的決裂,展現了人性的覺醒和抗爭。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崔鶯鶯追求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的道路也不是一條坦途。在追求美滿幸福愛情生活的過程中,崔鶯鶯經過了一波三折的曲折鬥爭,才獲得了自己應該得到的那份愛情幸福。

首先,兵圍普救寺,崔夫人許婚,是崔鶯鶯追求愛情鬥爭的開始。孫飛虎羨慕崔鶯鶯美貌,要用武力強行搶走崔鶯鶯,作自己壓寨夫人。當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情急之下,崔夫人許婚,張生搬來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圍。崔鶯鶯對張生的深厚愛情即將產生甜蜜的果實之時,天空突然烏雲翻滾,崔夫人嫌張生是一介白衣秀士,“止留下四海一空囊”的清貧家產,於是狠心地反悔昔日的諾言,讓張生和崔鶯鶯以兄妹相稱。本來是美滿幸福的愛情,平地裏掀起了巨浪,一波湧起。這是崔鶯鶯追求美滿幸福愛情生活鬥爭的第一回合。

其次,崔夫人的賴婚,雖然割斷了崔鶯鶯與張生之間的愛情絲線,但是崔鶯鶯已經點燃起的愛情火焰是無法撲滅的。崔鶯鶯大膽要求紅娘為自己穿針引線,送去詩簡,約來張生。她要求紅娘帶信,口裏卻説叫張生“下次休是這般”。但寄去的卻是約張生月夜私會的詩簡。張生應約而來時,她又翻臉藉故不認帳賴簡,把張生教訓了一頓。她責怪紅娘,怒斥張生,崔鶯鶯如此矯情作假,不僅表現了她所受的封建教養對她的影響,更真實地揭示了她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她的制約,又顯示出她在追求幸福愛情的道路上曲折複雜的鬥爭。這是崔鶯鶯追求幸福愛情鬥爭的第二回合。

其三,崔鶯鶯的賴簡,造成了張生因情生病。張生因情生病卧病在牀,病情加重,牽掛着崔鶯鶯的心絃,崔鶯鶯情絲難割難捨,輾轉反側。這是她思想鬥爭最激烈的時刻,是情與禮的抗衡,是人性和法制的較量。終於,在崔鶯鶯“一去也救他不得”的關鍵時刻,情戰勝了禮,人性超越了法制,崔鶯鶯大無畏地衝破一切阻力不顧一切地去“酬簡”,並且私定終身,以身相許。這是崔鶯鶯追求愛情自由鬥爭的第三回合。

經過這一波三折的曲折複雜的矛盾鬥爭,説明了崔鶯鶯人性覺醒的艱難程度。這是對封建禮教的有力衝擊,這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更是對壓制人性的封建禮教的大膽抗爭。

四、擯棄功名利祿,奪取勝利,實現美滿幸福的愛情婚姻。這是崔鶯鶯反對封建禮教的勝利,又是對人性的張揚。崔夫人是封建禮教的代表,是崔鶯鶯追求愛情婚姻的最大的障礙。為了奪取愛情婚姻的最後勝利,崔鶯鶯與崔夫人之間進行了三次尖鋭激烈的鬥爭,最終崔鶯鶯和張生結合在一起,取得了徹底勝利。

首次鬥爭的焦點,是崔鶯鶯為了愛情,堅決抗拒崔夫人的賴婚。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裏,崔夫人握着崔鶯鶯的婚姻生殺大權。崔夫人早已把崔鶯鶯許配給鄭尚書的兒子鄭恆為妻,但因鄭恆相貌醜陋,不學無術,遊手好閒,品行不端,崔鶯鶯並未心動。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時,崔夫人許婚,但等張生借來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圍後,崔夫人以崔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企圖賴婚,叫崔鶯鶯和張生以兄妹相稱。在崔夫人賴婚事件上,崔鶯鶯認識了崔夫人“口不應心的狠毒狼”心腸。崔鶯鶯為了自己愛情幸福,堅決不聽從崔夫人安排,堅決承認許婚之事。從此以後,她們之間的矛盾鬥爭拉開了序幕。

其次鬥爭的焦點是,崔夫人安插紅娘監視崔鶯鶯言行,妄想掌握崔鶯鶯與張生來往的行蹤,扼殺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但是,崔夫人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在崔鶯鶯與崔夫人鬥爭的過程中,紅娘逐漸地看清了崔夫人的陰險狠毒,認識到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是正義的,是對人性的追求。於是紅娘堅決地站到了崔鶯鶯一邊,和崔鶯鶯構成了統一戰線,成為崔鶯鶯與崔夫人鬥爭的盟軍,並幫助崔鶯鶯取得了鬥爭勝利。

再次鬥爭的焦點是崔夫人*張生上京趕考,企圖拆散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婚姻。崔夫人看見崔鶯鶯和張生情投意合,生米做成熟飯,以崔家不招白丁之婿為由,*張生上京趕考,謀取功名。但是崔鶯鶯識破了崔夫人拆散她和張生婚姻的陰謀,憤怒地進行了聲討。崔鶯鶯鄙視“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把愛情看得高於名利,叮囑張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但是一個並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崔鶯鶯就是這樣,為了幸福愛情,為了美滿婚姻,以大無畏的鬥爭精神,擯棄功名利祿,蔑視榮華富貴,和以崔夫人為代表的封建禮教進行了堅決鬥爭,最終,她和張生*地結合在一起,取得了鬥爭勝利。

崔鶯鶯在追求和張生的愛情婚姻鬥爭中,同以崔夫人為代表的封建禮教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展示了封建禮教對崔鶯鶯人性的摧殘。崔鶯鶯為愛情婚姻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體現了崔鶯鶯人性的復甦和覺醒,表現了作者“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進步理想,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思想傾向。

希望能幫到您,求採納

西廂記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故事梗概:

張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鍾情,而無計親近。恰遇叛將孫飛虎率兵圍寺,要強索鶯鶯為壓寨夫人。張生在崔母親口許婚下,依靠友人白馬將軍的幫助,解除了危難。

不料崔母卻食言賴婚,張生相思成疾。鶯鶯心愛張生而不願正面表白;幾經波折,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於至張生住處私會。崔母覺察跡象,拷問紅娘,反被紅娘幾句話點中要害,勉強答應了婚事,卻又以門第為由,令張生立即上京應試。

十里長亭送別之後,張生到京考中狀元;而鄭恆藉機編造謊言,説張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賴婚,要鶯鶯嫁於鄭恆。後張生趕來,鄭恆撞死,崔、張完婚。

擴展資料:

作品主題: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首先,《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的結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

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進京應試,得中之後,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崔鶯鶯待月西廂記

詩人及別號

必備的語文常識

1.第一位女詩人是:蔡文姬

2.第一位女詞人是:李清照

3.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是:《永樂大典》

5.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

6.第一部文選:《昭明文選》

7.第一部字典:《説文解字》

8.第一部神話集:《山海經》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説集:《世説新語》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説集:《搜神記》

11.第一部語錄體著作:《論語》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12.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13.第一部斷代史:《漢書》

14.第一部兵書:《孫子兵法》

15.文章西漢兩司馬:司馬遷.司馬相如

16.樂府雙璧:《木蘭詞》《孔雀東南飛》

樂府三絕:《木蘭詞》《孔雀東南飛》《秦婦吟》

17.史學雙璧:《史記》《資治通鑑》

18.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淩濛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隱 杜牧

20.中國現代文壇的雙子星座:魯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24.三王:夏禹 商湯 周公

25.三山:蓬萊 方丈 瀛洲

26.三教:儒 釋 道

27.三公:周時,司馬 司徒 司空 / 西漢,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 清 明,太師 太傅 太保

28.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樓:(湖南)岳陽樓 (武昌)黃鶴樓 (南昌)滕王閣

31.歲寒三友:鬆 竹 梅

32.三輔:左馮翊 右扶風 京兆尹

33.科考三元: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解元,會元,狀元)

34.殿試三鼎甲:狀元 榜眼 探花

35.中國三大國粹:京劇 中醫 中國畫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馮夢龍)

3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 儀禮 禮記

38.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關吏

39.三別: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

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42.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電》《雨》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國別史:《國語》

44.第一部記錄謀臣策士門客言行的專集:《國策》(《戰國策》)

45.第一部專記個人言行的歷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47.第一*篇敍事詩:《孔雀東南飛》

48.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典論•論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園詩人:(東晉)陶淵明

50.第一部文學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樑人劉勰的《文心雕龍》

51.第一部詩歌理論和評論專著:南北朝樑人鍾嶸的《詩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筆記體寫成的綜合性學術著作:北宋的沈括的《夢溪筆談》

53.第一部日記體遊記: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遊記》

54.第一位女詞人,亦稱“一代詞宗“:李清照

語文常識(二)

1.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

2.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

4.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説是:《狂人日記》

5.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聖陶

6.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説:《西遊記》

7.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鬚溝》

9.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 墨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聖和亞聖。

11.唐代開元,天寶年間,有兩大詞派,: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以王維,孟在為代表的其風格,前者雄渾豪,後者恬淡疏樸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後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運動高舉的兩面大旗:反對舊禮教,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裏我國的魯迅

15.世界文學中有兩*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16.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 法(佛所説的教義) 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三從四德

三從:未嫁從父 既嫁從夫 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 婦言 婦容 婦功 / 品德 辭令 儀態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後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

三綱:父為子綱羣為臣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20.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 師婆 牙婆 虔婆 藥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 燧人 神農

五帝:黃帝 顓頊 帝嚳 堯舜

22.三教九流:

三教:儒 道 釋

九流: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農

23.三山五嶽:

三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嶽:東嶽泰山 南嶽衡山 西嶽華山 北嶽恆山 中嶽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於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説根本教義為經,述説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

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 户 禮 兵 刑 工

29.三蘇:蘇洵 蘇軾 蘇轍

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 吳興 會稽(丹陽)

三國:魏 蜀 吳

31.三秦:雍王(西)塞王(東)瞿王(陝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吳-東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紅 綠 藍

34.三墳五典:

三墳:伏羲 神農 黃帝

五典:少昊 顓頊 高辛 唐堯 虞舜

35.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左傳》 / 古文 小篆 漢隸 (三種字體書寫)

語文常識(三)

1.經典四書:《大學》《中庸》《孟子》《論語》

2.四大類書:

宋初四大類書:《太平御覽》 《冊府元龜》 《太平廣記》 《文苑英華》

唐代四大類書:《北堂書鈔》 《藝文類聚》 《初學記》 《白氏六帖》

中國古代四大類書:《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冊府元龜》、《全唐文》

3.戰國四君:齊國的孟嘗君 趙國的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 魏國的信陵君

4.初唐四傑: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5.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 歐陽修 蘇軾 黃庭堅

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賓

8.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 黃庭堅 米芾 蔡襄

9.楷書四大家:唐- 顏真卿 柳公權 歐陽洵元(趙孟頫)

10.書法四體:真(楷)草 隸 篆

11.文房四寶:湖筆 微墨 宣紙 端硯

12.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的文淵閣 瀋陽文溯閣 承德文津閣 杭州文瀾閣

13.古代秀才四藝(文人雅趣):琴 棋 書 畫

14.國畫四君子:梅 蘭 竹 菊

15.書四庫:經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 (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鮮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 木棉花 水仙花 土牛花

19.八門:

(算命占卦的)皮(賣草藥的)彩(變戲法的)掛(江湖賣藝的)平(説書評彈的)團(街頭賣唱的)洞(搭蓬扎紙的)聊(高台唱戲的)巾

20.竹林七賢:嵇康 阮籍 山濤 向秀 阮咸 王戎 劉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陳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應瑒 劉楨

22.七政(七緯):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戰國七雄:趙 魏 韓 齊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陽 開封 南京 杭州 安陽

26.神話八仙:鐵枴李 漢鍾離 張果老 何仙姑 藍采和 呂洞賓 韓湘子 曹國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東漢 魏 宋 晉 齊 樑 陳 隋

29.四時八節中的八節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離 艮 兑 (分別象徵:天 地 雷 風 水 火 山 澤)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後股 束股

32.揚州八怪指:鄭燮 羅聘 黃慎 李方膺 高翔 金農 李鱓 汪士慎

33.九州指:冀 兗 青 荊 揚 樑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孫 曾孫 玄孫

35.九章指:惜誦 涉江 哀郢 抽思 懷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頌 悲回風

36.九歌指: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國殤 禮魂

37.十家指:儒家 道家 陰陽 法 名 墨 縱橫 雜農 小説家

38.中國歷史上十女詩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蘇惠謝道韞鮑令暉(鮑照之妹)薛濤李清照朱淑貞秋瑾

39.中國十大古典悲劇:《竇娥冤》《趙氏孤兒》《精忠旗》《清忠譜》《桃花扇》《漢宮秋》《琵琶 記》《嬌紅記》《長生殿》《雷峯塔》

40.中國十大古典喜戲:《救風塵》《玉簪記》《看錢奴》《西廂記》《牆頭馬上》《李逵負荊》《幽閣記》《中山狼》《風箏誤》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國十部著名歌劇:《白毛女》《王貴和李香香》《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洪湖赤衞隊》《草原之歌》《紅霞》《劉三姐》《紅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犬 豬

45.十二時:夜半 雞鳴 平旦 日出 食時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時 日入 黃昏 人定

46.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

47.十三經:《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左傳》《禮記》《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孟子》《孝經》《爾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謀反 謀大逆 謀叛 惡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義 內亂

語文常識(四)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華山

2.中國四大發明:指南針 造紙術 印刷術 火藥

3.中醫四診:望 聞 問 切

4.戲曲四行當:生 旦 淨 醜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當山 江西龍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齊雲山

6.四大石窟: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 麥積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黃山四絕:奇鬆 怪石 雲海 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昇 晚霞反照 黃河金帶 雲海玉盤

9.中國四大名樓;岳陽樓 黃鶴樓 騰王閣 太白樓

10.四大古典小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11.四大譴責小説:《官場現形記》(李寶嘉)《二年目睹之怪現狀》(吳研人)《老殘遊記》(劉鄂)《孽海花》(曾樸)

12.民間四大傳説:《牛郎織女》《孟姜女尋夫》《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13.古代四*:西施(沉魚)王昭君(落雁)貂禪(閉月)楊玉環(羞花)

14.古代四美:音樂 珍味 文章 言談(良晨 美景 賞心 樂事)

15.蘇門四學士:黃庭堅 秦觀 曾補之 張耒

16.四史:《史記》《漢書》《君漢書》《三國志》

17.歷史上四大書院:廬山白鹿洞 長沙嶽麓 衡陽石鼓

18.商丘:應天府

19.古代祥瑞四靈:龍 鳳 麒麟 龜

20.宋中興四詩人:陸游 楊萬里 範大成 尤袤

21.科考四級及錄取者稱謂:院試-秀才鄉試-舉人會試-貢生殿士-進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

23.有很高史學和文學價值的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

24.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三書指:魏書 蜀書 吳書(後人將其合為一本稱三國志)

26.左思的三都賦指:蜀都賦(成都)吳都賦(南京)魏都賦(鄴)

27.南朝三謝:謝靈運 謝惠連 謝眺

28. .漢字的字音的四種音調叫四聲指:平上去入現代則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29. .元末明初吳中四傑:高啟 楊基 張羽 徐賁

30.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倩女離魂》《拜月亭》《西廂記》《牆頭馬上》

31. 我國古代有四個大城市稱四京:東京-汴梁西京-長安南京-金陵北京-順天

32.舊書塾使用的三種教本簡稱為三百千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33.鄭板橋(鄭燮)的三絕指:繪畫 作詩 書法

34.魯迅的三部短篇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35.我國當代文學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劉白羽 楊朔 秦牧

36.高爾其的自傳體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37.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嗇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潑留希金

38.老舍小説《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饑荒》

39. 三瘦詞人指:李清照三個名句是: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知否,知否?應是肥紅瘦。

新來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語文常識(五)

1.英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佩斯》

2.四言詩是:我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體不勤中的四體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語)地水火風組成的宇宙四種元素

5.管仲把禮義廉恥四道德看作治國的四個綱。

6.四六文指;駢文的一種,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間為句,盛行於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五經:詩 書 禮 易 春 秋

10.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 仁 義 禮 智 信

11.五常(五倫):君 臣 父 子 兄 弟 夫 婦 朋 友

12.五教:父義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五音:宮 商 角 徵 羽

14.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宮 大辟 (隋後)笞 杖 徒 流 死

15.死的五稱:天子-崩諸候-薨大夫-卒士-不祿平民-死

16.唐代五大書法家:柳公權 顏真卿 歐陽洵 褚遂良 張旭

17.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本遊記》《紅樓夢》《金瓶梅》

18.五穀:稻 麥 黍 菽 麻

19.五彩:青 黃 紅 白 黑

20.唐代以後的五代指:後梁 後唐 後晉 後漢 後周

21.五帝:黃帝 顓頊 嚳帝 唐堯 虞舜

22.五毒:蛇蠍 蜈蚣 壁虎 蟾蜍

23.五更與時鐘的對應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4.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新中國五位語言大師: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趙樹理

26.五葷:(佛語)大蒜 韭菜 薤 葱 興渠

27.五嶺:越城嶺 都龐嶺 萌渚嶺 騎田嶺 大庾嶺

28.五味:甜 酸 苦 辣 鹹

29.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 花蕾 茴香子

30.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

31.五陵:高祖長陵 惠祖安陵 景帝陽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 巢湖 洪澤湖

33.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六藝經傳指:詩 書 禮 易 樂 春秋

35.通五經貫六藝中的六藝指:禮 樂 書 數 射 御

36.造字六書:象形 指示 會意 形聲 轉註 假借

37.詩經六義措:風 雅 頌 賦 比 興

38.六部;户部 吏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六親;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古代婚嫁六禮:納采 問名 納吉 納徵 清期 親迎

41.六朝;吳 東晉 宋 齊 樑 陳都建都建康,史稱六朝。

42.六畜:馬 牛 羊 狗 豬 雞

43.蘇門六君子:黃庭堅 秦觀 晁補之 張耒 陳師道 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 // 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 // 婦女懷孕

45.六塵(佛教名詞):聲 色 香 味 觸 法 (六種境界)

46.六合:天 地(上下)東 西 南 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詞):眼 耳 鼻 舌 身 意

48.科舉考試中的五魁:各級考試的第一名

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別是什麼?

四大名著作者的朝代分別是:《三國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西遊記》 吳承恩 明朝、《紅樓夢》 曹雪芹 清朝。

《三國演義》

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羅貫中(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中生於元末社會*之時,有自己的*理想,不苟同於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鬥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著有小説《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粧樓》《三國演義》,施耐庵合著《水滸傳》,另著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説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它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説,施惠説,郭勛託名説,宋人説等。

介紹:《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説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西遊記》作者也存在一定爭議,但目前普遍認為作者為吳承恩。

介紹:西遊記以民間傳説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

《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鑑》等

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説家、詩人、畫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擴展資料:

中國古典長篇小説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順序)這四部鉅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鉅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着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緻的刻畫和所藴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鍾、夏都是齊宣王身邊的女人,前者奇醜而有才,後者奇美而無能。於是,齊宣王有事,就跑去找鍾無豔幫忙;事情一過,則去找夏迎春尋歡作樂,把鍾無豔拋到了一邊。

鍾無豔 夏迎春為兩個女子,前者奇醜,後者奇美,兩個都喜歡齊宣王,都是他身邊的女人,

鍾無豔十分有才,能替齊宣王做事,總能幫他的忙,夏迎春除了美色和哄齊宣王開心玩樂之外一點忙都幫不上,齊宣王有難的時候就跑去找鍾無豔,災難一過就去找夏迎春尋歡作樂,把鍾無豔拋到一邊。

鍾無豔,又名鍾離春、鍾無豔,齊宣王之妻   ,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很有才華。相傳是戰國齊國無鹽邑之女。

外貌極醜,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齊宣王採納,立為王后。於是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擴展資料:

所謂“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其實歷來並沒有這個説法。夏迎春是當代人隨便虛構戲説的,這個説法也並不流傳。其實夏迎春就是個美麗能歌善舞的妃子,平時只管陪齊宣王唱唱跳跳,不關心*。而鍾無豔卻是不管歌舞享樂,特別能吃苦,屬於國王乘車她能步行的類型,她一心只問*。關於歷史上的齊宣王究竟是一位怎樣的君王,也是有待考證的。

而有關於鍾離春領兵打仗的故事多見於民間傳説。到了元朝,中國戲曲大發展。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鄭光祖寫了一出元雜劇叫《醜齊後無豔連環》(也叫《智勇定齊》),説的是齊公子夜夢菽月,上大夫晏嬰替他圓夢,認為公子將娶的夫人隱於鄉村,時運未通,並建議他出城圍獵尋訪淑女賢人。

齊國無鹽邑鍾離信的女兒相貌醜陋但文武兼備,很有才能,外出採桑時與追趕白兔的齊公子相遇。晏嬰見她出言不俗,便勸齊公子娶她為後。當時秦、燕二國都想*齊國,故意以難題刁難,讓齊國派人解開玉連環,彈響蒲絃琴,鍾離春憑智慧解決了這兩個難題,並故意羞辱使者,激待兩國發兵。鍾離春又率兵佈陣打敗了他們,使齊國無憂。

參考資料:鍾無豔-百度百科

TAG標籤:#四大 #元雜劇 #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