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知科普>IT科技>中國禮儀一般有幾種

中國禮儀一般有幾種

知科普 人氣:2.19W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中國禮儀一般有幾種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禮”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卧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今天,就來聊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國禮儀。

中國傳統禮儀基本可以分為五類,這五類具體內容指五類,即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合稱為“五禮

1.行走之禮。在古代常行“趨禮”,就是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就是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你好 很高興為你解答拜:兩膝跪地,雙手合抱放在地上,頭低下觸到手。再拜 :拜兩次叫再拜,是進一步表示敬意的行禮方式。 跪:兩膝着地,腰和腿伸直,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 稽首:它是跪拜禮的一種,後來行這種禮不限於君臣之間。行這種

2.見面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着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所謂叩首。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3.入坐之禮。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中國古代禮儀 〔 作者:佚名 轉貼自:中國民俗文化網 點擊數:3339 更新時間:2006-3-1 文章錄入:cnminsu 〕 古代禮儀 禮儀即禮節與儀式。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説,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

4.拜賀慶弔之禮。拜賀禮,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着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如嬰兒行滿月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婚嫁禮、壽誕禮、喪禮等。

《禮儀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 本書對我國的禮儀文化進行了研究,並對禮儀這一人類社會共有的文化現象進行了概説、考證、研究、介紹,是一本知識性兼學術性的專著。 本書成書於2001年,一經出版就引起廣泛的關注,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反響。本書

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所以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第五章禮節 第一節軍隊內部的禮節 第七十二條為體現軍隊內部的團結友愛和互相尊重,軍人必須有禮節。 第七十三條着軍服戴軍帽或者不戴軍帽,通常行舉手禮。攜帶武器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可以行注目禮。舉禮僅限於

擴展閲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中*人的禮節有哪幾種?分別為?大神們幫幫忙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第五章禮節 第一節軍隊內部的禮節 第七十二條為體現軍隊內部的團結友愛和互相尊重,軍人必須有禮節。 第七十三條着軍服戴軍帽或者不戴軍帽,通常行舉手禮。攜帶武器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可以行注目禮。舉*禮僅限於執行閲兵和儀仗任務時使用。 第七十四條軍人之間通常稱職務,或者姓加職務,或者職務加同志。*和上級對部屬和下級以及同級間的稱呼,可以稱姓名或者姓名加同志;下級對上級,可以稱*或者*加同志。在公共場所和不知道對方職務時,可以稱軍銜加同志或者同志。 軍人聽到*和上級呼喚自己時,應當立即答“到”。回答*問話時,應當自行立正。領受*口述命令、指示後,應當回答“是”。 [編輯本段]第七十五條軍人在下列時機和場合的禮節: (一)每天第一次遇見*或者上級時,應當敬禮,*、上級應當還禮。 (二)軍人進見*時,在進入*室內前,應當喊“報告”或者敲門,得到允許後方可以進入並向*敬禮;進入同級或者其他人員室內前,應當敲門,經允許後方可以進入。 (三)同級因事接觸時通常互相敬禮。 (四)在室內,*或者上級來到時,應當自行起立。 (五)營門衞兵對出入營門的分隊、*和上級應當敬禮,分隊帶隊指揮員、*和上級應當還禮。 (六)衞兵交*時,應當互相敬禮。 [編輯本段]第七十六條軍人不敬禮的時機和場合: (一)在實驗室、機房、廚房、病房、診室等處進行工作時。 (二)正在操作兵器和位於射擊、駕駛位置時。 (三)進行文體活動和體力勞動時。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 (五)在浴室、理髮室、餐廳、商店時。 (六)着便服時。 (七)其他不便於敬禮的時機和場合。 [編輯本段]第七十七條分隊在下列時機和場合的禮節: (一)分隊在行進間相遇,由帶隊指揮員互相敬禮;遇見*和上級,由帶隊指揮員敬禮。 (二)分隊在停止間,當上級*來到時,帶隊指揮員向分隊發出“立正”口令,爾後向*敬禮和報告(報告詞示例見附錄四);當上級*兩人以上到場時,應當向職務最高的*敬禮和報告;當職務相當的*先有一人在場,對後到的*只由本分隊在場職務最高者向其敬禮和報告。 (三)未列隊的分隊,不論在室內室外,當上級*來到時,由在場職務最高者或者先見者發出“立正”口令(當人員處於坐姿時,應當先發出“起立”口令),並由在場職務最高者向*敬禮和報告。 [編輯本段]第七十八條分隊不敬禮的時機和場合: (一)在就餐、文體活動和體力勞動時(集體學唱歌曲時除外)。 (二)在演習、實彈射擊中和行軍休息時。 (三)在修理間、飛機庫(場)、船塢(碼頭)、車場、炮場、機械場等處進行作業時。 (四)其他不便於敬禮的時機和場合。 第二節軍人和部隊(分隊)對軍外人員的禮節第七十九條軍人同黨政機關工作人員 人民羣眾和外賓接觸時,應當講文明,有禮貌。 (一)進見和遇見黨和國家領導人時,應當敬禮。 (二)與地方黨政機關領導人員接觸時,對比自己職位高的應當敬禮。 (三)遇見軍隊*陪同的來隊外賓時,對比自己職位或者軍銜高的應當敬禮。 (四)參加外事活動與外賓接觸時,對比自己職位或者軍銜高的應當敬禮。第八十條分隊遇見黨和國家領導人 或者有軍隊*陪同的外賓和地方黨政機關負責同志的禮節,按照本條令第七十七條規定執行。 第八十一條本條令第七十六條、第七十八條的規定同樣適用對軍外人員的禮節。 第三節其他時機和場合的禮節 第八十二條升國旗時,列隊軍人應當自行立正,行注目禮,位於指揮位置的軍官、文職幹部,行舉手禮;單個活動的軍人,應當自行立正,着軍服時行舉手禮,着便服時行注目禮。奏唱國歌時,應當自行立正。 第八十三條迎送軍旗時的禮節,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的規定執行。 第八十四條艦(船)艇上的禮節,按照有關條令、條例的規定執行。 ################ 第五十九條軍官、士兵依行政職務和軍銜,構成*和部屬、上級和下級以及同級的關係。在行政職務上構成隸屬關係時,行政職務高的是*又是上級,行政職務低的是部屬又是下級,部屬的上一級*是直接*;在行政職務上未構成隸屬關係時,行政職務高的是上級,行政職務低的是下級,行政職務相當的是同級。在相互不知道行政職務時,軍銜高的是上級,軍銜低的是下級,軍銜相同的是同級。 文職幹部和軍官、士兵之間,文職幹部之間,依隸屬關係和行政職務,構成*與部屬、上級與下級或者同級關係。 部屬、下級必須服從*、上級。

中國特有的見面禮儀有哪幾種請你列出禮儀名稱並寫出它的操作方式。

見面禮儀是指日常社交禮儀中最常用與最基礎的禮儀。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要用到見面禮儀,特別是從事服務行業的人。掌握一些見面禮儀,能給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以後順利開展工作打下基礎。常見的見面禮儀有握手禮、鞠躬禮、擁抱禮、親吻禮、吻手禮等。不過國家不同地區有着不同的見面禮儀。

如握手禮

握手是大多數國家見面和離別時相互致意的禮儀。握手既是人們見面相互問候的主要禮儀,還是祝賀、感謝、安慰或相互鼓勵的適當表達。如對方取得某些成績與進步時,對方贈送禮品,以及發放獎品、獎狀、發表祝詞後,均可以握手來表示祝賀、感謝、鼓勵。

中國古代的禮儀有哪些?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中國古代的“禮”和“儀”,實際是兩上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 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係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 那個時代的特點及侷限性。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捨棄那些為剝削階級 服務的禮儀規範,着重選取對今天仍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 容儀有整等,加以改造與承傳。這對於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係,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 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

現試分述如下:

一、尊老敬賢

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裏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孟子説:“養老尊賢,俊傑在位,則有慶”(注:《孟子·告子下》)。“慶”就是賞賜。古代這種傳統 禮儀,對於形成温情脈脈的人際關係,以及有序和諧的倫理關係,不管過去和現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説到尊老,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並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觀念和説教上,也並不僅 止於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從君主、士族到整個官紳階層,都在身體力行,並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的 禮制。

《禮記》記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注:《禮記·祭義》)。就是説,五十歲以 上的老人不必親往打獵,但在分配獵物時要得到優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對於同長者説話時的聲量,也作了明 確的要求。如《養蒙便讀》説:“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注:《養蒙便讀·言語》) 。《*規》又説:“低不聞,卻非宜”。

總之,上至君王貴族,下達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用各種方式表達對老者、長者的孝敬之意, 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有修養的重要標誌。

任何形態的社會,都需要尊敬老人。不僅因為老人閲歷深,見聞廣,經驗多,勞動時間長,對社會貢獻大 ,理應受到尊敬;同時,他們在體力和精神上較差,需要青年人的體貼、照顧和幫助。作為一個有禮貌的現代 青年,對長者和老人,應該做到:路遇主動謙讓,乘車主動讓座,在商店、戲院等公共場所,應儘量考慮到為 老人創造方便條件。

關於敬賢,三國時候有個典故,叫“三顧茅廬”。説的是劉備仰慕諸葛亮的才能,要請他幫助自己打天下 ,便不厭其煩地親自到諸葛亮居住的草房請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諸葛亮才答應。從此,諸葛亮的雄才大 略得以充分發揮,為劉備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歷來有作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視尊賢用賢,視之為國家安危的決定因素。平時不敬 賢,到了緊急關頭,賢才就不會為國分憂。不是賢才不為國家着想,而是國家緩賢忘士,如此“而能經其國存 者,未曾有也”(注:《墨子·親士》)。

今天我們提倡發揚古代“敬賢之禮”,須賦予現代新人才觀的內容,就是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當今社會,各種競爭越來越激烈。種種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至國家民族,小到公司企業,要 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都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才隊伍。只有從思想觀念到具體行動上尊重、愛護人才, 使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形成足夠強大的人才隊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儀尚適宜

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 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許多節慶及禮儀形式 ,如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等,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禮俗。

在古代,婚、喪和節慶等活動是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大事來對待的,其禮儀規定得格外詳盡而周密,從服飾 、器皿到規格、程序和舉止的方位,都有具體的規定。

今天,我們要保持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禮儀文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貴在適宜。即如二程所主張:“ 奢自文生,文過則為奢,不足則為儉”(注:《二程集》程氏外書卷六)。可見,儀式的規模在於得當,適當 的文飾是必要的,但文飾過當就會造成奢侈浪費,偏離禮規的要求;而過於吝嗇,妨礙到儀式的實行也是不得 體的。古人這種見解非常精闢,對我們今天舉行各種儀式具有指導作用。

在當今的社會活動中,舉行各種儀式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公司開張、兒女婚嫁,各種節慶活動,都有不同 的儀式。我們要把握好各種儀式的規模,就必須掌握好適度的原則,要使必要的儀矩同現代文明相結合,相關 的活動既隆重其事,又不至於華而不實。我們尤其要反對那種借婚喪慶典之機,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 反對那種認為儀式越隆重越好,越豪華越合乎禮規的做法。如:當今不少新婚夫妻為使婚禮夠排場,擺闊氣, 互相攀比,搞到債台高築,造成巨大浪費。甚至有些領導幹部不顧影響,為子女以權謀私,收受大宗賀禮,助 長奢靡之風。這既不符合我們優良傳統,又不符合我們的國情、民情。

三、禮貌待人

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 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樑。它標誌着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序,反映一個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華民族歷來就非常重視遵循禮規,禮貌待人。其中許多耐人尋味的經驗之淡,無論過去和現 在,都給人以啟迪。具體説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與人為善

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 形式的繁文縟節。《禮記》説:“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注:《禮記·曲禮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熱情, 而內心虛偽,或是僅僅內心尊敬,而毫無表情,都是不夠的。應該表裏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 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如果只對上層人士獻其禮敬,以財勢取人,以利益 交人,其實是小人所為。《論語·子罕》載:孔子看見穿喪服、戴禮帽穿禮服的人和盲人。相見時,即使這些 人年輕,孔子必定站起來。行過別人面前時,一定快步走過,以示敬意。

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願,體諒別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強人所難 。不苛求別人做不能做的事,不強求別人接受不喜歡的東西。古人説:“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 人所不好”(注:《文中子·魏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注:《論語·顏淵》)”,就是這個意思。 在與人交往中,幽默與善意的玩笑往往給人帶來輕鬆愉快,但決不可戲弄取樂。如果拿別人姓名為笑料,或給 人起不雅的綽號,都是十分不敬的。南北朝時顏之推就曾對此種不敬氣憤而言:“今世愚人,遂以相戲。或相 指名為豚犢者,有識旁觀,猶欲掩耳,況當之者乎”。

(二)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説,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這樣,人際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種良性循環中持續下去。因此,《禮記》説:“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 往,亦非禮也”(注:《禮記·曲禮上》)。

對於受恩者來説,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古人眼中,沒有比忘恩負義更傷仁德。孔子説:“以德報 德,*有所勸”;“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注:《禮記·表記》)。可見,“以德報德”,有恩必報,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養。當然,往來之禮,也該適度。送禮的本意,在於表達敬意答射之意,所謂禮輕意 重,並非越多越好。正如《莊子·山木》篇説所説:“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 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四、容儀有整

一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 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 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

古人對儀表的要求,不免過於繁瑣。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衣着容貌:《*規》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些規範,對現代人來説, 仍是必要的。帽正紐結,鞋襪緊切,是儀表類觀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鞋襪不正,往往會使人產 生反感甚至噁心,有誰會親近這樣的人呢。當然,衣着打扮,必須適合自己的職業、年齡、生理特徵、相處的 環境和交往對象的生活習俗,進行得體大方的選擇。濃粧豔抹,矯揉造作,只會適得其反。

(二)行為舉止:孔子説:“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注:《論語·學而》)。這是因為,只有莊 重才有威嚴。否則,即使學習了,也不能鞏固。具體説來,要求做到“站如鬆,坐如鐘,行如風,卧如弓”, 就是站要正,坐要穩,行動利索,側身而睡。在公眾場合舉止不可輕浮,不可褻,應該莊重、謹慎而又從容, 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注:《論語·顏淵》),處處合乎禮儀規範。

(三)言語辭令: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的一面鏡子。古人所謂“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注:《易·乾文》)。將誠懇地修飾言辭看成是立業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

並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注:《論語·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於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説,上天生人,於舌頭上下 兩排牙齒緊密圍裹,又在外面包一層厚厚的嘴脣,就是要人們説話一定要謹慎。當然古人並是要求人們少言語 ,而是説話要視具體情況,當説則説,當默則默。孔子説:“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論語·衞靈公》)。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的傳統文明禮儀有哪些?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説,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4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與生活兩大部類。*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儺儀、誕生禮、冠禮、飲食禮儀、饋贈禮儀等

十種禮儀動作是:拱手禮、一拜禮、兩拜禮、三拜禮、叩首禮、執手禮、推手禮、交手禮、揖禮、鞠躬禮。

1、拱手禮

在胸前攏手,由前向後收,呈拱手形。向前推,不躬身。   視距離遠近,可高,不能低於胸。   日常相見禮,送別禮。

2、揖禮

在胸前抱手,輕於抱拳,重於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用於日常行禮,敬長上,同學朋友互敬。

3、一拜禮(拜禮)

展臂,至胸前合,攏手。男左手前,女右手前。躬身(30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用於初相見,敬長上,行家禮。只行一個。   常規大禮。

4、兩拜禮(再拜禮)

展臂,至面部前,攏手。躬身(45度)。手臂隨腰部動,頭不動。   用於向長上行大禮。一般行一個,叫“拜”。最多行兩個,叫“再拜”。

5、三拜禮(再拜額手禮)

立定,挺身,莊重。   “雙手附心。”雙手附在胸腹之間,男生左手在前,女生右手在前。疊並,兩肘與手成直線。雙手錶示“與天地合其德”。天德大剛健,大恆久,大信用,大起始。地德大承載,大包容,大豐富,大付出。兩德兼備而各有顯。顯德可以因時因境而變化。   “高揖。”雙手向前上方推出,推至額頭前方,兩臂伸直。   “行禮(拜)。”頭、頸、手臂皆不動,腰部下躬,深躬(90度)。   “興。”起身,雙手升至額前。   “再行禮(再拜)。”   “興。”   “額手。”雙手貼向額頭,再推出。   “三行禮(三拜)。”   “興。”   “禮成。”雙手復位,至胸腹間。   用於敬天地祖先先師,特定場合敬父母,行人生大禮。   用於集體行大禮。   大禮站着行要行三個,叫“再拜額手”,相當於古代的“再拜稽首”。

6、叩首禮

古人因為席地坐在小腿和腳後跟上,叫“踞”、“正坐”,行這個大禮很方便。   古人行的最大禮是“再拜叩首禮”。先踞坐下去,挺直身,臀部不要離開小腿,也就是不要跪起來。先行拜禮,行兩個。拜禮的動作是,雙手在額前揖起,下落,手拜至前面地面,身子隨手臂前傾。行第三個禮時,兩手下行,分開,手心向上。躬身,手背貼在側前方地面上,額頭叩至地面。第三個禮儀動作也可以雙手不分開,額頭叩至手心。這三個禮儀動作表示越來越敬。今人可以再拜叩首,也可以只行一個叩首禮。站着行就是“再拜額手禮”和“額手禮”。三,表示多,再多也還是三。   只用於特定大禮,如敬天敬地敬祖先,特定場合敬先師,特定場合敬親生父母輩祖輩,結婚那一天夫妻對拜。不可以隨便行。隨便行是褻瀆禮儀,褻瀆對方。

7、執手禮

雙手平伸並出,晚輩手心向下,長輩手心向上,長輩握住晚輩的手。長輩可以坐着,執晚輩之手。   家庭禮儀。結婚時夫妻禮儀。

8、交手禮

僅用於生向孔夫子行拜師禮時,師代孔夫子還禮。孔子像上,孔夫子用的是這個還禮動作。雙手在胸前交叉疊並,推出,平示。   師不能隨便還這個禮。

9、鞠躬禮

垂手,躬身。鞠躬幅度可大可小,越下越敬。   頷首、躬身,長者用於還禮。

10、附手禮

雙手附胸腹間,上手男左女右。   行大禮前站姿,升國旗站姿。表示誠意正心。   握手、揮手、擺手、招手、擁抱、起身、鼓掌、點頭、躬身、應答、微笑、示請、示讓,也是禮儀,屬於“儀”、“貌”的範疇。   以上禮儀動作看似複雜,而平常只用朋友間平等對等的拱手禮和敬長的一拜禮。對方怎麼行,自己怎麼還,很簡單。   禮的規則是有來有往,雙向對等、有序有位。對方行禮,必須還禮。無論地位多高,輩份多長,都要還禮,否則就是失禮和無禮。應答、點頭、躬身,都是還禮。   給天地祖先先師行禮,天地祖先先師不還禮。因為他們一直在對我們“施禮”,我們只是在還禮,報答。   禮儀動作根據禮儀的兩個基本價值規則和禮義而生而定。以上只是基本規範。禮儀動作可以有變化。各地文化、風俗、習慣不同,禮儀動作也有差異。有基本定式,又有不同,才能區別,才能適宜。日本、韓國、其它儒教文化影響的國家和地區,保留有儒教文化傳統,都是儒教文化的支脈。按自己的傳統行禮,這樣就有別有位了,適宜了。中國*地區,禮儀被君權弄到極端,如今業已中斷,要回到周禮的本原,結合西方文化的成果,制定禮儀,接通古今中外。各地實行起來還可以有差別。   新禮繼承古禮,禮儀動作拉開人的距離,使互敬。同時發展變化,順應人心,拉近人的距離,增加“執手”禮,使互愛。通兩得中合宜。   禮儀動作一改卑下之相,乾德剛毅正大,坤德典雅尊貴。行禮人乾坤合德。

你知道中國歷史上有多少種見面的禮節?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説,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喜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

TAG標籤:#禮儀 #